球友吧 曲棍球 唐代“曲棍球”是这样玩的

唐代“曲棍球”是这样玩的

标题:唐朝的“曲棍球”原来是这个玩法

现代曲棍球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,1908年伦敦奥运会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。其实,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,“曲棍球”这项运动就已经出现了,唐代人们称其为“步球”。踏球是一种用棍子步行进行的运动,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马球运动方式。相比较而言,踏步球不如马球、驴球那么刺激,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和乐趣。首先,不需要驴马出行,球员可以更加灵活地奔跑,击球的准确性提高,比赛中的成就感也得到提高。其次,毕竟跑步比骑马或骑驴安全得多。很少有人会在打球时受伤或丧生。再次,活动空间更加休闲。只要有一块空旷的平地,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根棍子,就可以随时玩耍。对于古代的穷人来说,牵马、牵驴玩游戏毕竟是一种奢侈。打踏板球不需要专门的场地。还可以在大街小巷即兴演奏。唐代都城长安的主要街道非常宽敞,一般长50米至100米。最宽的朱雀街有150米长,在街上踢足球、打球绰绰有余。

踏步球很受妇女和儿童的欢迎,因为它危险性较小,难度也较小。元稹《六年春遣怀八首》:“孩子们狂奔,绣球花满堂”,描述了孩子们嬉戏打球的热闹景象。踏步球大约在公元八世纪传入日本。日本古都奈良正仓院现存的隋唐挂毯上有儿童打球的图案:击球的男孩右手拿着一根月牙形的棍子,弯曲着身体。身体和腿部做出击球姿势。一个球被拉到它的左边。整个图案生动地再现了唐代男孩击球的生动场景。

梯步球在球场上也很流行。唐僖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。他精通各种球法,尤其擅长足球。他曾对下属说:“如果我要考足球进士,我一定会中状元。”清朝诗人王建的一首宫诗是这样描述宫中球赛的:“宫前有二楼,寒食宫中人行走球,半人半”。来跪拜,先到帐篷谢恩的就是第一个。”王建的这首宫诗,描写了当时宫人在寒食节进宫为皇帝表演足球、球类的事。当时,步球由两队进行,每队人数相等,故称“半球”。率先进球的球队必须向皇帝下跪,然后继续比赛。最终谁进球多谁获胜,获胜者将获得奖励。

除了步行打球外,唐代人们还发明了肩打球。剑鱼是一种轿子,运动员坐在里面,由十几个人扛在肩上,挥舞着棍子。据记载《太平广记》,有地方官员被派往南方就职。他苦于南方的马矮,不擅长打球,就想了一个办法,让人背着他去打球。这种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幸福,在当时受到了严厉的批评。

到了宋代,打球已经不再是十几个人争夺一个小球了。相反,每个人都打自己的球。球门被取消,改用洞。如果球进洞则得一分。比赛的形式变了,名称也变了,叫“吹丸”。 “拳”是击打的意思,“丸”是球的意思。

捶丸的设备、球场、规则与现代高尔夫惊人相似。难怪很多学者称之为“中国高尔夫”。捶丸上的洞称为“鸟巢”。运动场上通常有多个洞。每个洞旁边都有一面三角旗。有白旗、红旗、蓝旗。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。如今,高尔夫运动有一个发球台作为每个洞的发球点。古代捶丸也将击打点定为“基”,长短大致一尺。击球时,第一、二、三棒分为三支。在击球之前,第一支球棒必须落地。每支球棒上一个球落下的地方就是新的起点。

捶丸所用的球、棒也很有讲究。故宫博物院藏《明宣宗行乐图》。部分描绘了明代捶丸运动的场景。捶丸的球杆有木棍、北斗棍、翻牌棍、单手棍、鹰嘴棍等十种。必须根据球的姿势和距离使用不同的球杆。如今的高尔夫球手需要使用木杆、铁杆、长杆、短杆来辅助他们进行比赛。相比之下,锤击球的重视程度就更大了。画中,玄宗的高尔夫球杆分类摆放在一张特制的桌子上。几个年轻太监每人都拿着一根高尔夫球杆,等待着主人更换高尔夫球杆。皇帝的棍棒通常由纯金制成,有边缘,顶部有玉饰。打完球后,高尔夫球具不再放在高尔夫球袋里,而是存放在锦盒里。

明代类似玄宗捶丸的古画还有很多。画中的人物有儿童和妇女。可见当时的人们无论男女,都喜爱捶丸。元人所著的《丸经》一书是一部古代有关捶丸运动的专着。书中记载,宋徽宗和金章宗都喜爱捶丸。然而,这一在宋、元、明时期十分盛行的运动,在明末逐渐衰落,最终从中国历史上消失。

文/记者陈品

返回顶部